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评建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点解谈 / 评建问答 / 正文

7.教学质量

7.1.德育

主要观测点7.1.1:思想政治教育32)

1)基本要求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国家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学生比较满意,评价较高。

2内涵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国家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增强针对性和提高实效。

本观测点主要考察学校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是否与时俱进,是否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及时更新内容,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新手段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评价情况。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关联在“思想品德”观测点进行考察。考察方式包括座谈会、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有关资料等。

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应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质。新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

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与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文化素质的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它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

文化素质教育要开设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讲座和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要营造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氛围。人文教育除了讲座和选修课外,要有相应的校园文化。

主要观测点7.1.2:思想品德33)

1)基本要求

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2内涵分析

本观测点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校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的各项规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能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如无偿献血和公益活动如社区服务

7.2专业知识和能力

主要观测点 7.2.1: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34)

1)基本要求

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量化参考数据标准及算法

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2)主要观测点解读

基本理论:指学生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基本技能:指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外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内涵分析

本观测点主要考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实际水平,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学校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专业、行业、社会技能要求,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进行总体设计,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所需基本技能要点,在教育教学中付诸实施,取得成效。

4主要考察内容

①试题水平及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不光看考试的成绩,还要看试卷的质量、考试的管理、评分的标准和要求以及是否执行严格。

②要看学校之间横向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以及竞赛的成绩,包括全国或地区的统考如英语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或地区的竞赛等。

③专家组考察的结果,通过查阅毕业论文、试卷和相关材料,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测试等来考察评价。

④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具体举措,学生科创活动的参与面与所获得奖励与成果。

⑤学生获得各类与所学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专家组通过综合判断得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主要观测点7.2.2:专业能力35)

1)基本要求

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2内涵分析

新增观测点,引导新建本科院校着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首先应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描述和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和对毕业生的回访来进一步验证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与从事实际工作要求的符合度。对本观测点的考察与“社会评价”“就业质量”观测点密切相关。

7.3体育美育

主要观测点 7.3.1:体育和美育36)

1)基本要求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学生身心健康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主要观测点解读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教体艺〔2014〕5号进行统计。

3内涵分析

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考察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应达到合格标准另一方面,考察学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的情况。

4主要考察内容

①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的数据统计表要提供系统数据查询

②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有关材料。

③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运动会及获奖情况。

④学生个人或群体体育锻炼的情况。

⑤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参与人数多,开展活动内容丰富,效果较好。

⑥对于美育教学的考察主要包括学校在各类课程设置中,开设有艺术教育课程,或者开设了全校性艺术教育专家学者讲座,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参与程度较高。同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这些活动富有时代性、艺术性、审美性,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人文艺术素养,效果较好。

⑦体育美育工作应着力学生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4校内外评价

主要观测点7.4.1:师生评价37)

1)基本要求

学生对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评价较好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比较满意。

2内涵分析

本观测点体现学校发展应“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的理念。专家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与师生随机访谈等方式进行,了解师生对于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服务的感受和评价包括校级各职能部门领导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学工作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与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式与教学效果等的满意度和评价教师对学科布局、专业结构与设置、教学基本条件、队伍建设、教师培训、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质量监控、教师待遇等的满意度和评价。还要看以上层面是否初步建立校内自我评估体系,是否形成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主要观测点7.4.2:社会评价38)

1)基本要求

学校声誉较好,学生报到率较高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较高,评价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2)主要观测点解读

批次最低控制线: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招生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多批次录取的学校,指最低批次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录取平均分数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指学校录取平均分数与学校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分数差值。艺术、体育类等学生不计算在内,但需在特殊情况说明中备注。

3内涵分析

社会评价主要指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反映在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社会评价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人才质量等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可以通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地的控制线的差异、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用人单位、家长、校友等对该校毕业生的反映,尤其要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4主要考察内容

①官方或社会组织对学校的评估和评价。

②社会对学校人才的需求情况。

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及对学校的反馈意见。

④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评价。

⑤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和评价。

⑥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认识和评价。

⑦各类媒体对学校的报道和评价情况。

生源情况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声誉,生源分析主要看学校的录取平均分数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第一志愿录取率平行志愿除外及报到率。

7.5就业

主要观测点7.5.1:就业率39)

1)基本要求

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

2)主要观测点解读

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

初次就业率:时间节点为当年8月31日前。

本地区高校=本科高校+高职院校。

3内涵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国家、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关注,是公众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把毕业生就业情况视为学校定位、办学特色、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学校的经费投入、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

就业率在考察中,主要看:应届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是否能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初次就业率统计到毕业当年8月31日前,计算就业率的总人数应该是当年获得毕业证的学生人数,除学校整体就业率外,也应对各专业就业率进行分析学校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及效果了解学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4主要考察内容

①学校与就业指导服务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经费保障情况。

②学校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及相关规章制度。

③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包括就业去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部队、灵活就业、出国、升学等

④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和信息服务情况,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⑤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主要观测点7.5.2:就业质量40)

1)基本要求

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2内涵分析

新增观测点,学校就业工作不仅应关注就业率,还要注重就业结构,“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是验证就业质量的主要依据。考察“三个符合度”中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的程度。

3主要考察内容

①学生就业面向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

②学生就业面向是否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需求一致。

③学生就业岗位与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度如何。

④就业率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如何。

⑤学校是否建立了毕业生回访或追踪制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就业质量。

⑥学生就业的平均薪酬、稳定性、职业发展、自主创业情况、用人单位评价、优秀校友等也可以作为衡量就业质量高低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