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6.1学风建设
主要观测点6.1.1:政策与措施(27)
(1)基本要求
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
(2)内涵分析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学校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要有加强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规章制度与具体措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成效明显是指通过审阅材料和实地考察,证明多数学生学习主动,勤奋进取。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
(3)主要考察内容
①校园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安全状况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②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③教育载体。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
④形象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
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主要观测点6.1.2:学习氛围(28)
(1)基本要求
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主动、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良好。
(2)内涵分析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提供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3)主要考察内容
①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制度、措施、宣传材料。
②学生主动学习情况(课堂互动、自主学习、图书借阅率、学习效果等方面)。
③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情况。
④学校为端正考风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效果。
主要观测点6.1.3:校园文化活动(29)
(1)基本要求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措施具体,学生参与面广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评价较好。
(2)内涵分析
校园文化活动涵盖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学校要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动平台和具体措施,学生科技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场地和经费保障;分析学生参与面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当年学生总数的40%左右时,可视为学生参与面较广。课外文体活动,指学校在课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组织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专家要了解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是否活跃,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
(3)主要考察内容
①教学计划规定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等这些活动要取得相应的成绩或学分。
②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等,也包括科技讲座等。
③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
④各种文体活动。
⑤青年志愿者活动。
6.2指导与服务
主要观测点 6.2.1:组织保障(30)
(1)基本要求
①每个班级配有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②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③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持不低于1:500;④按师生比不低于1:5000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且不少于2名,并设置了相关机构;⑤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机制。
【量化(参考)数据标准及算法】
①专职辅导员师生比。合格标准:1:200。
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合格标准:1:500。
③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生比。合格标准:1:5000。
(2)内涵分析
学校建立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有专门的学生工作队伍,设置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职责明确,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专职辅导员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达到合格标准;制定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多方位、多层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学习、生活、活动、竞赛、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心理、就业、考研等。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和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机制;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体现“育人为本”“学生为本”的理念,效果良好。
(3)主要考察内容
①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情况、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②是否设置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
③专职辅导员(1:200)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人)数量达到合格标准。
④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开展情况,应多方位、多层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学习、生活、活动、竞赛、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心理、就业、考研等。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⑤有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效果如何。
⑥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和服务的人数。
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和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机制。
主要观测点6.2.2:学生服务(31)
(1)基本要求
①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学生比较满意;②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制度。
(2)内涵分析
强调“以学生为本”。学校应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在组织机构保障的基础上,切实开展“服务学生、关爱学生”活动,如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服务学生求知求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对服务指导满意度较高。
制订有跟踪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制度。有专门机构负责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并根据调研情况调整服务方向与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