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评建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点解谈 / 评建问答 / 正文

(二)教师队伍

1.什么是师资?

答:师资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只要是在编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不管是在教学岗位上,还是在科研岗位或行政管理岗位上,都是统计分析师资队伍结构的基数。

2.如何考察教师数量和队伍结构?

答:教师队伍结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生师比:生师比是指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合格标准为22:1。教师总数是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聘期两年(含)以上,满足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的教师按1:1计入;聘期一年至两年的外聘教师按50%计入;聘期不足一年的不计入专任教师数]之和。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并承担教学工作且满足规定工作量的人员。

2)专业教师数量:在分析生师比时,专家将分专业考察各专业教师数量,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是否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3)师资结构:队伍结构要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要满足教学需要。重点考察以下几方面:

①整体结构: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院(系)分布状况、师生比状况、师资队伍的总体结构是否符合学校目标定位的要求。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0%,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在编主讲教师达到9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②学科专业发展状况、教师科研状况:学科专业情况(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科研与社会交流等情况,教学方向与科研方向的关系);新学科、新专业的情况(负责人、师资、时间背景等)等。

③要考察三类教师,即: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主干课教师和实践教学队伍[含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的结构。

3.如何理解青年教师?

答:指35周岁以下的教师。

4.如何理解主讲教师资格?

答:统计主讲教师资格时,基数是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不包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实习的教师。符合主讲教师资格是指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新教师还需进行岗前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经考核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5.如何理解自有专任教师?

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高等教育学校教师资格,有学校事业编制或学校正式聘用,在教学、科研单位专职从事教学工作,且原则上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学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2)学校为其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或人事关系和档案在本校);

(3)学校为其发放工资并依法进行纳税申报;

(4)隶属于教学科研单位;

(5)专门从事教学工作,承担教学任务,并完成学校规定考核教学工作量要求。

6.如何理解兼职教师?

答: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及能工巧匠,能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

7.如何理解正副高级职称?

答:“正高”职称主要包括: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馆员、编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一级律师及公证员等。

“副高”职称主要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编审、高级讲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馆员、主任记者、二级律师及公证员等。

8.如何理解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

答:指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参加各种研究生班学习的、研究生班毕业的、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现在攻读研究生学位尚未取得学位的,均不统计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人数中。

9.如何理解双师素质教师?

指高等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5年中有2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或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具有行业背景教师:指近5年中有2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机构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

具有工程背景教师:指近5年中有2年以上(可累计)在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方面的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

10.如何认定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答:满足下列之一可以视为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前提是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以上职称;

2)有行业特评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

3)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二年;

4)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使用,效益良好;

5)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11.如何理解岗前培训?

答:参加岗前培训的对象为新补充到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等。高校本科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育学学科门类硕士及以上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可免修、免考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岗前培训合格,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12.如何理解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

答: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应根据指导项目的技术含量区别对待。纯技术操作的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技师职称,至少是高级工技术等级的能工巧匠。其他实践指导教师则应具备所指导专业技术的中级以上职称。

13.如何考察师德水平?

答:师德水平考察的重点是学校重视师德建设的情况和效果。如:学校是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以保证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是否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是否严格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教案及批改作业、实验实习报告、试卷等方面情况。

14.如何考察教学水平?

答:建立引导教师投入教学的机制;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风和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

15.如何考察教师培养培训?

答:有计划地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